南京邮电大学-南邮人

标题: 南邮管院研究生办学20周年会议指南 [打印本页]

作者: ludaxia    时间: 2017-2-19 03:02
标题: 南邮管院研究生办学20周年会议指南
南京邮电大学管理学院
研究生办学二十周年学术论坛






主办单位:南京邮电大学管理学院
江苏省通信学会

2016年11月18-19日  南京


会 议 须 知
尊敬的各位嘉宾:
真诚地欢迎您莅临2016年南京邮电大学管理学院研究生办学二十周年学术论坛!祝您参会期间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本次会议时间为2016年11月18日(周五)—19日(周六),为确保会议的顺利进行,敬请您配合做好以下工作:
1、为保证会议的效果,请您遵守大会作息时间,按时参加会议各项议程。
2、为表示您对大会发言人的尊重,请您在他人发言时将手机关机或置于静音状态,同时请您不要在会场吸烟或接听电话。
3、如会议组织者需对会务相关事宜做出调整,我们将会在会场及住处显著位置予以公告,敬请留意,并请谅解。
4、本次会议的会议地点在南京邮电大学三牌楼校区。其中主会场开幕式及名家演讲在三牌楼南京邮电大学科学会堂二楼报告厅。
5、会议期间工作人员联系方式
11月18日会议——刘立柱:15050585511  沈舒南:18951736299
11月19日会议——陈立梅:13776693396  

会议工作委员会名单
名誉主任:王良元、高  斌、郑会颂、范鹏飞
主    任:黄卫东、江  森
副 主 任:卢子芳、张吟鹤、朱卫未、邓艳华、骆公志
执行主任:朱卫未、邓艳华
成    员:陈立梅、沈舒南、华奕曦、魏江茹、孙建敏、肖国丰、洪爱梅、张  虹、王志军、刘立柱、唐  捷、陈大鹏、胡亚军、宋晓含、闾  越、刘  伟
秘 书 长:沈舒南


管理学院研究生办学二十周年庆
暨学科建设与发展学术论坛日程
地点:南京邮电大学三牌楼校区科学会堂二楼报告厅
日期
时  间
活动内容
地 点
11月17日
14:00—18:00
外地嘉宾报到
星程酒店一楼大厅
14:00—18:00
参观忆旧
三牌楼校区
18:00
住宿、自由活动
星程酒店
11 18
8:00—8:50
本地报到
科学会堂一楼
9:00—9:40
开幕式
科学会堂
二楼报告厅
1、主持人宣布开幕,介绍嘉宾
2、南京邮电大学校长杨震教授致辞
3、南京邮电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吴蒙教授讲话
4、管理学院院长黄卫东教授讲话
5、研究生导师代表范鹏飞教授发言
6、研究生校友代表沈火林发言
9:40-9:50
合影留念
科学会堂前
10:00—11:45
名家论坛
科学会堂
二楼报告厅
范从来:加快博士点建设的建议
魏少华:研究生教育与学科建设
汪  群:拓展国际视野,精彩研究生涯
12:00—13:00
午餐(自助餐)
星程酒店二楼
西苑饭庄
13:30—16:00
分组研讨
另见附页
16:00后
论坛结束
代表离会




会议主题
学科建设与发展
学科是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大任务的有机结合体,学科建设主要包括学科定位(学科方向、发展层次)、学科队伍(学科带头人、学科梯队)、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科基地(实验室、重点学科、设备等)、学科管理等六个要素。学科建设状态及指标是体现一个学校在国内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学科建设是学院工作的龙头。对于南京邮电大学管理学院来说,做好学科建设是我们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整体水平的关键,也是我院发展的关键。如何加强学科布局的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优化学科结构,找准优势和特色,突出建设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如何推进学科交叉融合,以重大项目为牵引,以跨学科实验室和研究中心建设为抓手,打破学科壁垒,扬长避短、借助优势叠加,打造开放共享、交叉应用的信息管理研究平台,并借力校内、校际和国际三个层面推进协同创新,促进资源共享,加强实质性合作;如何围绕问题导向和社会急需,把握时代脉搏、找到发展规律、推动理论创新,构建鲜明特色的新型智库,发挥战略研究、决策咨询、思想文化引领作用。是这次论坛的主题。


大数据与ICT产业发展论坛
暨专业学位企业导师授聘仪式
地点:南京邮电大学三牌楼校区科学会堂一楼报告厅
日期
时  间
活动内容
地 点
11月18日
12:00—18:00
外地代表报到
星程酒店
一楼大厅
18:00—22:00
住宿
星程酒店
11月19日
7:30—8:20
本地报到
科学会堂一楼
8:30—9:10
通信技术经济与管理现代化专委会换届与工作会议
科学会堂二楼
第三会议室
9:30—10:00
专业学位企业导师授聘仪式
科学会堂一楼
报告厅
1、主持人宣布开幕,介绍嘉宾
2、南京邮电大学副校长蒋国平致辞
3、江苏省通信管理局副局长朱新煜致辞
4、企业导师授聘仪式
10:00—11:45
名家论坛
科学会堂一楼
报告厅
陈煜波:大数据时代的商业创新
茅 宁:“互联网+”与传统企业
       转型之道
陶建华:数字化时代“万物互联”
        为运营商带来的新机遇
12:00—12:45
午餐

13:00—17:00
施巍巍:产业互联网的机遇与挑战
图科楼三楼
MBA中心
唐  宝:3D打印与精益创业
17:00后
专场论坛结束
代表离会

会议主题
大数据与ICT产业发展学术论坛
新兴信息技术与应用模式的不断创新,使得全球数据量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爆发式增长。大数据作为继云计算、物联网之后IT产业又一次颠覆性的技术变革,必将对现代企业的管理运作理念、组织业务流程、市场营销决策以及消费者行为模式产生巨大影响,使得企业商务管理决策更加科学合理。随着大数据和ICT技术的创新、运用和渗透,大数据和ICT产业不仅成为科技创新的核心力量,也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即使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期间,ICT产业也表现出抵御衰退、复苏经济的强劲动力。在全球化浪潮下,ICT产业链全球化分工的格局愈加明显,国际合作已经成为ICT企业做大做强、持续创新的必经途径。因此,聚焦大数据和ICT产业发展特征,从管理学角度应用大数据技术以支持商业分析和决策,结合ICT产业特征, 推动大数据驱动和创新驱动的ICT产业不断集成融合,成为社会各界面临的新的议题和挑战。
  

南京邮电大学简介
南京邮电大学前身是1942年诞生于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八路军战邮干训班,是我党、我军早期系统培养通信人才的学校之一。2000年起实行中央与地方(现为工业和信息化部与江苏省)共建,现为江苏省重点建设高校。2013年10月,原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正式并入南京邮电大学。学校秉承“信达天下 自强不息”的南邮精神,践行“厚德、弘毅、求是、笃行”的校训。目前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学为主体,以信息学科为特色,理、工、经、管、文、教、艺、法等多学科相互交融,博士后、博士、硕士、本科等多层次教育协调发展的高校。现有仙林、三牌楼、锁金村、江宁四个校区。
学校现有21个院(部),20个研究院(所、中心)及2个省“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现有博士后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0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4个,专业学位授权点(领域)13个,本科专业53个。现有各类在籍生3万余人。
学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2300余人,其中博士生、硕士生导师723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比例为55.20%,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比例为92.90%。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含双聘)5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人,国家“千人计划”8人,“青年千人计划”2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人,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人,中科院“百人计划”1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5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1人,“江苏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13人,江苏省特聘教授12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9人,省“333工程”培养对象65人次,“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五年建设优秀人才”1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项目资助计划”57人,“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3人,引进江苏省属高校首位诺贝尔奖获得者1人、国外院士2人、IEEE Fellow4人。现有国家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1个,江苏省创新团队5个,江苏高校优秀社科创新团队2个,江苏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3个,江苏省优秀教学团队1个。
学校具有良好的教学、科研支撑条件。现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级重点(工程)实验室9个,省级工程中心4个;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江苏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2个,江苏省统计科学研究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国家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1个;江苏省创新平台提升项目1个,原信息产业部重点实验室11个,省级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16个,中央财政专项实验室(含中央地方共建)76个,江苏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138个。
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成绩显著,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取得优秀。近年来,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7项;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教育部—英特尔精品课程1门,爱课程网中国大学MOOC课程3门,省级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2个,省级精品(优秀)课程22门,省级优秀课程群2个;国家级精品(优秀)教材2部,“十二五”国家级教材规划8部;教育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在校大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成绩斐然,“十二五”以来,累计获省部级以上奖励2367项。70多年来,学校为国家输送了各类优秀人才15万余名,享有“华夏IT英才的摇篮”之誉。
学校大力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近三年,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973计划、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各类国家级科研课题355项;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二等奖等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29项;发表学术论文13100多篇。学校实施“一市一院”校地特色化合作战略和“一技一企”校企协同创新战略,与地方政府共建校地研究院6个,与企业共建校企创新平台20多个。
学校积极推进对外交流与合作。自1990年起就成为亚太电信组织在中国的培训基地之一,已与29所外国高校签订协议,4个专业获教育部批准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国际学院现有数百位留学生。
南邮人秉承务实进取的优良传统,探索出了一条依托邮电通信行业做专做精、面向信息化社会做大做强的大信息特色发展之路,深入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创新活校”四大战略,努力早日建成在信息科学与技术领域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


南京邮电大学管理学院简介
南京邮电大学管理学院创建于1983年的南京邮电学院管理工程系,经过一代代南邮管理人不懈努力、踏实奋进,在管理学领域学科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
在硕士研究生层次,学院拥有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MBA专业学位点、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点和项目管理专业学位点3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其中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获批“十三五”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培育)学科;在本科层次,现有工商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及物流管理7个本科专业,其中工商管理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江苏省品牌专业、江苏省重点专业建设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为江苏省特色专业、江苏省重点专业建设点;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3个专业均为江苏省重点专业建设点。
  管理学院现有教职员工114人,其中教授20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比近50%。近三年来学院有20余位教师入选省部级各层次人才培养资助计划项目。学院设有工商管理系、市场营销系、人力资源管理系、财务管理系、管理工程系、电子商务系、物流管理系,电子商务与政务研究所、邮政发展研究中心、国际电信联盟电信经济与政策研究中心、经济运行与管理综合实验教学中心。近三年来学院教师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工业与信息化部软科学等国家级和部省级科研课题近百项,经费总额近两千万元,一批成果获得了省部级以上奖励。
学院拥有江苏省首届高校优秀社科创新团队——“网络文化安全与管理”创新团队,也是江苏省高校优秀社科创新团队“大数据与人口流动研究”的核心单位之一;拥有江苏省决策咨询基地——“江苏现代信息服务业”研究基地、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培育点——“产业信息安全与应急管理研究中心”、江苏省科协“科技思想库基地”;也是江苏省通信学会“通信技术经济与管理现代化”专业委员会挂靠单位。学院拥有实验平台:原信息产业部部级重点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实验室”;4个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电信运营管理与服务体验实验室”、“经济运行与管理综合实验室”、“网络社会安全与管理模拟实验室”、“创业情景模拟实验室”;江苏省高等学校经济管理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经济运行与管理综合实验教学中心”;江苏省实践教育中心建设点——“基于云计算的移动商务实用型人才实践教育中心”。
管理学院目前在校学生近2800人,其中研究生近300人,本科生2500余人。近三年学院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省级以上竞赛,连续获得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国家一等奖、第二届海峡两岸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冠军、第六届全国尖峰时刻模拟经营大赛全国一等奖、第九届全国大学生“用友新道杯”沙盘模拟经营大赛江苏省一等奖等众多国家级和省级奖项;研究生获得“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MBA专项赛全国银奖、铜奖;3篇论文获得江苏省优秀硕士论文,4人次获得中国MBA发展论坛创新创业新星、新秀100。
管理学院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出发点,教学与科研并举,贯彻落实“创新、特色”的办学理念,紧密结合社会信息化尤其是信息与通信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转变发展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筑学院核心竞争力,努力创建信息与通信行业管理学院的强势品牌。




欢迎光临 南京邮电大学-南邮人 (http://www.njfuclub.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